|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偏高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手术等方式干预。
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导致胆红素代谢延迟,通常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消退。建议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泄,无须特殊治疗。
2. 母乳性黄疸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能干扰胆红素代谢,表现为黄疸持续超过3周。家长需暂停母乳喂养3天观察,黄疸消退后可恢复哺乳。
3. 溶血性疾病可能与ABO血型不合、Rh溶血等因素有关,表现为24小时内出现黄疸伴贫血。需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苯巴比妥片、白蛋白等药物,严重时需换血治疗。
4. 胆道闭锁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表现为灰白色粪便和进行性黄疸。需在2月龄前完成葛西手术或肝移植,延误治疗会导致肝硬化。
家长需每日监测黄疸范围变化,保证充足喂养,避免阳光直射,若黄疸蔓延至手足或伴随嗜睡需立即就医。
慢性胰腺炎疼痛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同时需配合胰酶肠溶胶囊等改善消化功能的药物。
1、镇痛药物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通过中枢镇痛作用缓解中重度疼痛,可能出现恶心头晕等副作用;硫酸吗啡缓释片适用于顽固性剧痛,需警惕成瘾性;对乙酰氨基酚片用于轻中度疼痛,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2、胰酶替代剂胰酶肠溶胶囊含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能改善食物消化吸收,减轻胰腺负担从而间接缓解疼痛,餐中服用效果更佳。
3、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胰液刺激,与胰酶制剂联用可增强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和腹泻。
4、辅助用药加巴喷丁胶囊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治疗,度洛西汀肠溶胶囊能改善合并抑郁的慢性疼痛,两者均需逐步调整剂量。
慢性胰腺炎患者需严格戒酒并采用低脂饮食,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体重骤降时应及时复查CT或MR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