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小孩大便稀可能由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保暖、抗感染治疗、更换奶粉等方式改善。
1、饮食不当摄入过多生冷或高糖食物可能刺激肠道。建议家长减少果汁摄入,提供温热易消化的米粥、馒头等食物。
2、腹部受凉夜间踢被或穿衣过薄可能导致肠蠕动加快。家长需注意腹部保暖,可用温热毛巾敷肚脐周围。
3、肠道感染可能与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有关,常伴发热呕吐。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Ⅲ。
4、乳糖不耐受因缺乏乳糖酶导致腹泻腹胀。家长需暂时改用无乳糖奶粉,症状缓解后逐步转回普通奶粉。
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和尿量,若出现嗜睡或6小时无尿应及时就医,腹泻期间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口服补液盐。
新生儿黄疸偏高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手术等方式干预。
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导致胆红素代谢延迟,通常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消退。建议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泄,无须特殊治疗。
2. 母乳性黄疸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能干扰胆红素代谢,表现为黄疸持续超过3周。家长需暂停母乳喂养3天观察,黄疸消退后可恢复哺乳。
3. 溶血性疾病可能与ABO血型不合、Rh溶血等因素有关,表现为24小时内出现黄疸伴贫血。需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苯巴比妥片、白蛋白等药物,严重时需换血治疗。
4. 胆道闭锁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表现为灰白色粪便和进行性黄疸。需在2月龄前完成葛西手术或肝移植,延误治疗会导致肝硬化。
家长需每日监测黄疸范围变化,保证充足喂养,避免阳光直射,若黄疸蔓延至手足或伴随嗜睡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