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1次阅读
胃癌前期可能表现为上腹隐痛、食欲减退、体重莫名下降、持续消化不良、呕血或黑便等五个信号,需警惕胃黏膜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疾病。
1. 上腹隐痛早期胃癌常出现间歇性上腹钝痛,与胃黏膜损伤有关。建议完善胃镜检查,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胃黏膜保护剂。
2. 食欲减退肿瘤生长可能影响胃蠕动功能,导致早饱感。需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必要时采用四联疗法根除治疗。
3. 体重下降6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警惕,可能与肿瘤消耗营养相关。推荐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72-4等筛查。
4. 持续消化不良反复嗳气、反酸超过2周,需排除胃酸分泌异常。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控制症状。
5. 呕血或黑便胃黏膜出血是危险信号,提示溃疡或肿瘤侵袭。紧急胃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40岁以上人群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筛查,日常避免高盐腌制饮食,戒烟限酒并定期复查胃镜。
食道癌分为早期和晚期,分期主要依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可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1、早期表现早期食道癌通常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表现为进食哽咽感、胸骨后不适,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根治。
2、局部进展期肿瘤侵犯肌层或邻近组织,伴随吞咽困难、体重下降,需联合放化疗与手术治疗。
3、区域转移期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时,症状加重伴声音嘶哑,治疗以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为主。
4、远处转移期晚期发生肝肺等远处转移,出现恶病质,以姑息治疗和全身化疗为主。
确诊后应及时完善胃镜、CT等分期检查,早期患者建议营养支持配合治疗,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