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下肢动脉狭窄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远端溃疡或坏疽等症状,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鉴别。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狭窄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行走时下肢肌肉疼痛、痉挛或乏力,休息后可缓解。疼痛多发生于小腿后侧,与肌肉缺血有关。症状严重程度与狭窄程度相关,轻者行走数百米后出现,重者数十米即需休息。需注意与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神经性跛行鉴别,后者疼痛常放射至臀部或大腿,改变体位如弯腰可缓解。
静息痛提示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表现为夜间或平卧时下肢持续性疼痛,需下垂肢体或站立才能缓解。疼痛多位于足趾或足前部,呈烧灼样或针刺样,与组织严重缺血相关。患者常因疼痛无法入睡,需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夜间痛鉴别,后者多为对称性麻木或刺痛,与体位无关。
下肢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肢皮肤温度降低,尤其以远端为著。触摸时可发现患侧足部较对侧明显发凉,与血流灌注不足相关。严重者可出现皮肤苍白或发绀。需注意与雷诺现象鉴别,后者多为对称性发作性指端苍白、发绀和潮红,遇冷或情绪激动时诱发。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是下肢动脉狭窄的重要体征,可通过触诊发现。检查时应双侧对比,注意搏动强度和对称性。完全闭塞时搏动消失,需与解剖变异鉴别,后者多为先天性且无症状。同时应检查胫后动脉和腘动脉搏动,全面评估下肢血供情况。
下肢动脉狭窄晚期可出现肢体远端溃疡或坏疽,多位于足趾、足跟或外踝等易受压部位。溃疡边缘整齐,基底苍白,伴剧烈疼痛,与静脉性溃疡的渗出、水肿表现不同。坏疽常由轻微外伤诱发,进展迅速,需及时处理以避免截肢。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感染,需加强创面护理。
下肢动脉狭窄患者应戒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避免受凉和外伤。适度运动如步行训练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但需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定期监测下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冬季注意肢体保暖,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压迫。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或血管扩张剂如西洛他唑片,必要时考虑血管介入或旁路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