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下肢动脉狭窄的症状与鉴别

|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下肢动脉狭窄的症状与鉴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下肢动脉狭窄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远端溃疡或坏疽等症状,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鉴别。

1、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狭窄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行走时下肢肌肉疼痛、痉挛或乏力,休息后可缓解。疼痛多发生于小腿后侧,与肌肉缺血有关。症状严重程度与狭窄程度相关,轻者行走数百米后出现,重者数十米即需休息。需注意与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神经性跛行鉴别,后者疼痛常放射至臀部或大腿,改变体位如弯腰可缓解。

2、静息痛

静息痛提示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表现为夜间或平卧时下肢持续性疼痛,需下垂肢体或站立才能缓解。疼痛多位于足趾或足前部,呈烧灼样或针刺样,与组织严重缺血相关。患者常因疼痛无法入睡,需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夜间痛鉴别,后者多为对称性麻木或刺痛,与体位无关。

3、皮肤温度降低

下肢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肢皮肤温度降低,尤其以远端为著。触摸时可发现患侧足部较对侧明显发凉,与血流灌注不足相关。严重者可出现皮肤苍白或发绀。需注意与雷诺现象鉴别,后者多为对称性发作性指端苍白、发绀和潮红,遇冷或情绪激动时诱发。

4、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是下肢动脉狭窄的重要体征,可通过触诊发现。检查时应双侧对比,注意搏动强度和对称性。完全闭塞时搏动消失,需与解剖变异鉴别,后者多为先天性且无症状。同时应检查胫后动脉和腘动脉搏动,全面评估下肢血供情况。

5、溃疡或坏疽

下肢动脉狭窄晚期可出现肢体远端溃疡或坏疽,多位于足趾、足跟或外踝等易受压部位。溃疡边缘整齐,基底苍白,伴剧烈疼痛,与静脉性溃疡的渗出、水肿表现不同。坏疽常由轻微外伤诱发,进展迅速,需及时处理以避免截肢。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感染,需加强创面护理。

下肢动脉狭窄患者应戒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避免受凉和外伤。适度运动如步行训练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但需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定期监测下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冬季注意肢体保暖,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压迫。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或血管扩张剂如西洛他唑片,必要时考虑血管介入或旁路移植手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老年人低血压怎么回事

老年人低血压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引起,可通过日常护理和医疗干预等方式改善。生理性因素包括长期卧床、饮食不均衡、脱水等;病理性因素可能与心脏病、内分泌紊乱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 1、长期卧床:老年人因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导致低血压。建议适当增加日常活动,如散步、做简单的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改变体位。 2、饮食不均衡:摄入盐分不足或营养不全面可能导致低血压。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铁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适当增加盐分摄入,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 3、脱水:老年人因口渴感减弱或饮水不足,容易出现脱水,进而引发低血压。建议每日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尤其在高温或运动后。可饮用温水、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 4、心脏病:心脏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建议定期进行心脏检查,遵医嘱服用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如地高辛片0.125mg/次,每日一次或硝酸甘油片0.5mg/次,舌下含服。 5、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低血压。建议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遵医嘱服用激素替代药物,如左甲状腺素片25-50μg/次,每日一次或氢化可的松片10-20mg/次,每日一次。 老年人低血压的日常护理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饮水。饮食上可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坚果等。运动方面可选择低强度活动,如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或调整生活方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