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小儿发烧并口里有泡可能由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疱疹性龈口炎等疾病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口腔护理、药物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患儿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
2、口腔护理家长需用生理盐水或儿童专用漱口水清洁口腔,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食物。疱疹破溃处可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3、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α2b喷雾剂;继发细菌感染时需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口腔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凝胶。
4、就医评估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脱水或肢体抖动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儿科或感染科,排除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血常规和咽拭子检测可明确病原体。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通风,给予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坚果等硬质食物刺激口腔黏膜。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尿量变化。
小儿感冒可通过保持环境湿润、补充水分、调整饮食、物理降温等方式护理。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受凉、交叉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有助于缓解鼻塞和喉咙干燥。家长需定期清洁加湿器避免细菌滋生。
2、补充水分:少量多次喂温水或母乳,预防脱水并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家长需观察排尿次数和尿液颜色。
3、调整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米粥、蔬菜泥,避免生冷油腻。家长需少量多餐喂养,保证营养摄入。
4、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家长需每4小时复测体温,避免捂热。
护理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或拒食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感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