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颅内低压性头痛是指脑脊液压力降低引起的头痛,通常表现为体位性头痛(站立时加重、平卧时缓解)。该症状可能由自发性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术后、外伤或脱水等因素引起。
1、发病机制
颅内低压性头痛的核心机制是脑脊液容量减少导致脑组织下沉,牵拉硬脑膜和血管上的痛觉敏感结构。脑脊液压力下降可能因硬脊膜破损导致脑脊液外漏,或体液大量丢失造成脑脊液生成不足。典型表现为直立位15分钟内出现枕部或额部钝痛,平卧30分钟后缓解。
2、常见诱因
腰椎穿刺是最常见的医源性诱因,约30%穿刺后患者会出现头痛。自发性脑脊液漏多与硬脊膜薄弱或微小撕裂有关,常见于脊柱关节过度活动人群。脱水状态如严重腹泻、高温作业未及时补水也可诱发。部分病例与结缔组织病相关,如马方综合征。
3、典型症状
体位性头痛是标志性表现,可能伴随颈部僵硬、耳鸣、听力减退等颅神经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复视(展神经麻痹)、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描述头痛像"头部被重力向下拉扯",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加剧。症状持续时间从数天至数月不等。
4、诊断方法
脑脊液压力测定是金标准(压力<60mmH2O),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增强MRI可见硬脑膜弥漫性增厚、静脉窦扩张等特征性改变。脊髓造影能定位脑脊液漏点,适用于顽固性病例。需注意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及其他继发性头痛鉴别。
5、治疗措施
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增加每日饮水量至3000ml以上,可配合咖啡因摄入收缩脑血管。顽固性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硬膜外血贴术是有效治疗手段,将自体血注入硬膜外腔促进漏口愈合。严重持续泄漏需手术修补硬膜缺损。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弯腰动作及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建议使用高枕卧位休息,每日分次饮用淡盐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若头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视力障碍、意识改变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复查颅脑影像。恢复期可逐步进行颈部肌肉放松训练,但3个月内禁止潜水、跳伞等气压剧烈变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