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脑膜刺激征如何检查

|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脑膜刺激征如何检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脑膜刺激征可通过颈强直、克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三种临床检查方法进行判断。脑膜刺激征是脑膜受激惹的体征,常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

1、颈强直检查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手托住患者枕部使其被动屈颈。正常时下颌可触及胸骨柄,若出现颈部抵抗感且下颌无法贴近胸部,提示颈强直阳性。检查时需排除颈椎病等局部病变干扰,阳性结果多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相关。该体征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克尼格征检查

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呈直角,检查者将其小腿缓慢上抬伸直。若在135度以内出现阻力或疼痛即为阳性,反映神经根受牵拉刺激。该体征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即可出现,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检查时应双侧对比,阳性者常伴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布鲁津斯基征检查

患者仰卧,检查者用手突然屈曲其颈部,若出现双侧髋膝关节不自主屈曲则为阳性。该体征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价值较高,成人阳性率相对较低。检查时需注意与生理性反射区分,典型阳性表现多伴随发热、意识障碍等全身症状。下布鲁津斯基征还可通过按压耻骨联合诱发相同反应。

发现脑膜刺激征阳性应及时就医,完善腰椎穿刺、头颅CT等检查明确病因。检查前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保持安静卧位减少颈部活动。日常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脑、肺炎球菌等疫苗。若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颈强直,应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避免延误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症的救治时机。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梗后腿没劲怎么办

脑梗后腿没劲可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脑梗后下肢无力通常与神经损伤、肌肉萎缩、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

1、康复训练

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可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床边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床适应性训练等。随着功能改善,逐步过渡到器械辅助步行训练、步态矫正训练。康复过程中需避免过度疲劳,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

2、物理治疗

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促进神经肌肉兴奋性恢复,功能性电刺激能帮助建立运动模式。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有助于软化瘢痕组织。水中运动疗法利用浮力减轻负重,适合早期肌力较弱患者。这些物理因子治疗需每周进行多次,持续较长时间。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胞磷胆碱钠胶囊促进脑代谢,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脑循环。对于肌张力增高者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痉挛,存在血栓风险时需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药物使用需严格监测不良反应,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4、中医调理

针灸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疏通经络,推拿手法可松解下肢肌肉紧张。中药熏洗采用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药材,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改善气虚血瘀。传统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能调和气血,需长期坚持练习。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血管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预防再梗塞,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能重建血流通道。肌张力障碍显著者或考虑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跟腱挛缩时需行肌腱延长术。手术方案需经神经内科与康复科多学科评估后实施。

脑梗后下肢康复需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每日进行适度活动如床边抬腿练习,使用防滑鞋具预防跌倒。保持乐观心态,建立规律作息,家属应协助记录康复进展并定期复诊。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或新发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