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阴虚发热与血虚发热有什么区别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阴虚发热与血虚发热有什么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阴虚发热与血虚发热在中医辨证中均属虚热证,但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治疗原则有明显差异。阴虚发热主要由阴液亏虚导致虚火内扰,血虚发热则因血液不足致阳气浮越。两者可通过{热象特点}、{伴随症状}、{舌脉表现}、{发病基础}、{治疗侧重}等方面区分。

1、热象特点

阴虚发热表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体温升高但手足心热更明显,自觉烦热难眠;血虚发热多为低热持续,热度起伏不定,劳累后加重,热感弥散无固定部位。阴虚者常有颧红如妆,血虚者面色多苍白萎黄。

2、伴随症状

阴虚发热多伴咽干口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津亏失养症状;血虚发热常见心悸怔忡、头晕眼花、月经量少色淡、爪甲枯脆等血不荣体表现。阴虚者大便多干结,血虚者易见便秘与腹泻交替。

3、舌脉表现

阴虚者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剥脱,脉细数;血虚者舌淡白胖嫩,苔薄白,脉细弱或芤。阴虚热重时可见舌绛无苔,血虚严重时舌边齿痕明显。

4、发病基础

阴虚发热多见于久病伤阴、房劳过度或热病后期,与肝肾阴虚关系密切;血虚发热常因失血过多、脾胃虚弱或慢性消耗性疾病,与心脾两虚关联更大。长期熬夜更易导致阴虚,营养不良更易引发血虚。

5、治疗侧重

阴虚发热需滋阴降火,常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方剂;血虚发热当益气生血,宜选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方药。阴虚者忌辛辣温燥,血虚者须避生冷寒凉。针灸取穴上,阴虚侧重太溪、三阴交,血虚重视足三里、血海。

日常调养方面,阴虚者宜食银耳、百合、黑芝麻等滋阴之品,避免熬夜及高温环境;血虚者可适量进食红枣、桂圆、动物肝脏等补血食物,配合适度运动促进气血运行。若长期发热未缓解,建议至中医科进行体质辨证,避免自行滥用清热药物损伤正气。保持情绪平稳、规律作息对两类虚热均有改善作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脸上有灼烧感和针刺感怎么回事

脸上有灼烧感和针刺感可能与皮肤炎症、神经异常、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方式缓解。 1、皮肤炎症:皮肤炎症如接触性皮炎或湿疹可能导致灼烧感和针刺感。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局部涂抹保湿霜或含有抗炎成分的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两次。 2、神经异常:面部神经异常如三叉神经痛可能引发灼烧感和针刺感。避免冷热刺激,保持面部温暖,必要时使用卡马西平片100mg,每日三次或加巴喷丁胶囊300mg,每日三次进行药物治疗。 3、过敏反应:食物或化妆品过敏可能导致面部不适。停用可疑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缓解症状,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每日两次。 4、环境刺激:紫外线、风沙等环境因素可能刺激皮肤。外出时使用防晒霜SPF30以上和物理防护措施如帽子和口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环境中。 5、心理压力:长期心理压力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影响皮肤感觉。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瑜伽或冥想,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改善心理状态。 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E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和绿叶蔬菜,有助于皮肤健康。适量运动如散步或游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态。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皮肤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