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不宜使用胰岛素的病人主要有严重低血糖反复发作、对胰岛素过敏、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药物,但部分患者因特殊身体状况需谨慎使用。
1、严重低血糖
反复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需避免使用胰岛素。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冷汗、心悸、意识模糊等症状。这类患者可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调整口服降糖药等方式控制血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胰高血糖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缓解急性发作。
2、胰岛素过敏
对胰岛素或其辅料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过敏可能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中的鱼精蛋白成分有关,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全身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此类患者可更换为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或胰岛素类似物,严重者可尝试胰岛素脱敏治疗。
3、肝肾功能不全
终末期肝病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的患者需慎用胰岛素。肝肾代谢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胰岛素蓄积,增加低血糖风险,通常伴随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建议采用短效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持续血糖监测,或改用格列奈类等不经肾脏代谢的口服降糖药。
4、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早期及哺乳期妇女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用量。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通常表现为空腹血糖波动增大。可选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妊娠B类胰岛素,避免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同时配合产科营养指导。
5、精神障碍患者
严重认知障碍或独居的精神疾病患者不宜自行使用胰岛素。这类人群可能因用药依从性差导致血糖失控,通常伴随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等症状。建议监护人协助使用预填充式胰岛素笔,或改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口服降糖方案。
对于需要长期控糖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避免空腹运动或饮酒。饮食上可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燕麦、藜麦等全谷物,配合西蓝花、菠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若出现头晕、手抖等低血糖前兆,应立即检测血糖并补充15克快速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或果汁。
糖尿病患者意外怀孕通常可以继续妊娠,但需严格进行血糖管理和产前监测。妊娠期高血糖可能增加胎儿畸形、流产等风险,但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控制。
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避免口服降糖药对胎儿的影响。需每周监测血糖谱,每3个月检查眼底和肾功能。营养师应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保证每日1800-2200千卡热量,碳水化合物占比40%-50%。适当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血糖控制。
若孕前已存在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如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或心血管疾病,则需由产科医生与内分泌科医生联合评估妊娠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妊娠高血压、酮症酸中毒等急症,需住院治疗。胎儿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胎心监护,筛查神经管缺陷等畸形。
建议所有糖尿病孕妇在三级医院产科及内分泌科共同管理下完成妊娠。产后需注意新生儿低血糖筛查,产妇血糖可能暂时改善但仍需长期随访。母乳喂养有助于母婴健康,但需调整胰岛素用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子代糖尿病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