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宝宝身上发烫额头不烫可能与穿衣过多、环境温度高、感染性发热、脱水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减少衣物、调节室温、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等方式缓解。
1、穿衣过多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若家长包裹过厚可能导致体表散热受阻。建议家长检查宝宝颈背部是否潮湿出汗,及时更换透气棉质衣物,保持皮肤干爽。
2、环境温度高密闭高温环境易引发婴幼儿体温升高。家长需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避免阳光直射,必要时使用空调降温但避免冷风直吹。
3、感染性发热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通常伴随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家长需定时监测腋温,若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4、脱水婴幼儿体液丢失过快可能导致体温异常。家长需观察尿量是否减少,按需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建议家长每2小时复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若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抽搐、拒食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5岁儿童发热39.5℃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护理、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高热通常由感染性因素、脱水、免疫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建议家长保持室温适宜,减少衣物覆盖,每30分钟监测体温变化。
2、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药物。家长需注意给药间隔时间,避免联合使用不同退热药。
3、补液护理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温开水或稀释果汁。家长需观察排尿情况,警惕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尿量减少。
4、就医评估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伴随抽搐、皮疹、意识模糊时,需急诊排查肺炎、流感、川崎病等疾病。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可辅助诊断。
发热期间建议清淡饮食,可适量食用小米粥、苹果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