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鼻咽癌可能由遗传因素、EB病毒感染、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鼻咽镜检查。相关治疗包括放疗联合顺铂、卡铂等化疗药物,或使用尼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
2. EB病毒感染该病毒可诱发鼻咽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表现为回吸性涕血、颈部肿块等症状。临床常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配合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3. 化学致癌物长期接触甲醛、亚硝胺等物质会损伤DNA,可能伴随耳鸣、鼻塞等症状。治疗需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联合多西他赛等化疗方案。
4. 饮食习惯过量摄入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是明确危险因素,早期可能出现单侧鼻塞。治疗可选择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常用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
日常应减少咸鱼等腌制食品摄入,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出现持续鼻塞或涕血症状应及时进行鼻咽镜筛查。
微浸润肺腺癌复查项目主要有胸部CT、肿瘤标志物检测、肺功能检查、骨扫描等。
1、胸部CT胸部CT是微浸润肺腺癌复查的核心项目,可清晰显示肺部病灶变化情况,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薄层CT。
2、肿瘤标志物需定期检测CEA、CA125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数值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3、肺功能检查评估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对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肺病患者尤为重要。
4、骨扫描当患者出现骨痛等症状时需进行骨扫描,排查肿瘤骨转移可能,无症状患者可酌情选择。
复查期间需戒烟并避免呼吸道感染,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以增强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