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膀胱过度活动症中药方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膀胱过度活动症中药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玮琰
周玮琰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膀胱过度活动症在中医看来,多与肾虚、湿热下注、气滞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病因,中医调理会选择适合的方剂和药材,包括龙胆泻肝汤、益智仁、乌药、山茱萸和金樱子等。不同药材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各有侧重,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疗效与安全。
1.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适合湿热下注型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这类患者常伴有小便黄赤、尿频、尿急、腰膝酸软等症状。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木通利湿通淋;车前子、甘草有助于调和全方。服用时要注意,龙胆泻肝汤性寒,长期服用容易损伤脾胃,表现为腹泻、食欲减退等,因此需按疗程使用,不宜久服。
2. 益智仁
益智仁主治脾肾虚寒引起的尿频、夜尿多、遗尿等症状。这种药材具有温脾固肾、缩尿止泻的功效,能帮助改善膀胱收缩力,减少尿频尿急的发生。益智仁性温燥,适用于虚寒体质者,但阴虚火旺的人群要慎用,以免加重口干、盗汗等上火症状。
3. 乌药
乌药适合气滞型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常见症状包括小腹胀痛、尿急、尿频、排尿不畅等。乌药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散寒、温补下焦,尤其对于因气滞引起的尿路不适有显著的调理效果。但需要注意,乌药味辛行散,不适合实证体质或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患者服用。
4. 山茱萸
山茱萸对肾虚型膀胱过度活动症尤为有效,能起到补益肝肾、固涩止尿的作用。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腰酸乏力等症状。山茱萸适量使用有益,但过量可能引发消化不适,如恶心、腹胀、食欲减退。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并观察身体反应。
5. 金樱子
金樱子对脾肾虚弱引起的尿失禁、遗尿有调理作用。它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的功效,能帮助增强膀胱括约肌的收缩能力,减少尿液失控的情况。金樱子性平,虽较为温和,但外感发热、腹胀便秘的患者需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中医调理强调整体平衡和身体的自我恢复能力,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个人体质和症状,由专业中医师指导使用。通过科学用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肾硬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肾硬化可能由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炎、遗传性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血管介入治疗、肾移植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

1、高血压肾病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治疗需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同时限制钠盐摄入。血压达标可延缓肾功能恶化。

2、糖尿病肾病

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早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后期肌酐升高。除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外,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3、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脏缺血性萎缩,常见于老年人,伴有下肢动脉斑块。确诊需肾动脉造影,轻症可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重度狭窄需球囊扩张术改善血流。

4、慢性肾炎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肾小球硬化,表现为血尿、水肿。病理分型决定治疗方案,膜性肾病可选用他克莫司胶囊,IgA肾病需配合泼尼松片治疗。活检是确诊金标准。

5、遗传性肾病

多囊肾等遗传疾病导致肾实质逐渐被囊肿取代,伴随腰痛、高血压。目前无特效药物,托伐普坦片可减缓囊肿增长,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直系亲属应进行基因筛查。

肾硬化患者需严格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布洛芬,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月监测血压、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出现乏力、恶心等尿毒症症状需立即就医。合并糖尿病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低于130/80mmHg。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