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肾动脉狭窄会造成高血压,通常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外科手术、生活方式调整等。
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可通过降压药物控制,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狭窄或手术禁忌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肾动脉,改善肾脏血流。该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局限性狭窄。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再狭窄。
对于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在血管成形术后植入金属支架维持管腔通畅。常用药物洗脱支架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能降低再狭窄概率。术后需联合使用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双抗血小板治疗。
开放手术包括肾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肾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复杂解剖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者。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可作为移植材料。手术风险较高,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
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4克,限制动物脂肪摄入。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
肾动脉狭窄患者应定期复查肾动脉超声或CT血管造影评估狭窄程度。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血糖和血脂达标。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肾功能恶化或反复肺水肿时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终身随访,监测支架通畅性和肾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