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肛裂手术后排便功能通常可以恢复正常,但术后早期可能出现排便困难或疼痛。肛裂手术主要针对肛门裂伤进行修复,术后恢复与个人体质、护理措施等因素相关。
术后1-2周内排便异常较常见,因手术创面未完全愈合可能引发暂时性排便困难。麻醉药物残留、术后卧床等因素可能减缓肠道蠕动,导致粪便干结。此时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用2000毫升以上温水,配合高膳食纤维饮食如燕麦、西蓝花等软化粪便。医生可能开具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辅助排便,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若术后超过3周仍存在排便疼痛、出血或肛门狭窄等症状,需考虑创面感染、瘢痕增生等并发症可能。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可能造成肛门弹性下降,引发排便不畅。此时需复查排除肛门括约肌损伤或手术缝合异常,必要时需进行肛门扩张治疗。术后坚持每日温水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配合康复新液等外用药物加速创面愈合。
术后应建立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蹲用力。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火龙果、酸奶等润肠食物摄入。若出现持续发热、肛门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应立即返院检查。术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肛门指诊评估恢复情况,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护理可在1-2个月内恢复自然排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