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儿童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体液、调节环境温度等方法缓解。发热通常由感染性因素、免疫反应、环境过热、脱水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同时减少衣物帮助散热。
2、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家长需注意药物间隔时间,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
3、补充体液家长需每15-20分钟喂食温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情况。发热可能导致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症状。
4、调节环境保持室温22-24℃,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50%-60%。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监测体温变化趋势。
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抽搐、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就医排查病因。
宝宝急性中耳炎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发热、烦躁哭闹、听力下降,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生素治疗、止痛退热、耳部护理、鼓膜穿刺引流。
1、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疗程通常7-10天,家长需确保足量足疗程用药。
2、止痛退热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和发热,家长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3、耳部护理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用棉球堵住外耳道,避免用力擤鼻涕。哺乳时保持头高位,减少呛奶导致咽鼓管逆行感染。
4、鼓膜穿刺对于鼓室积液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儿,耳鼻喉科可能行鼓膜切开置管术,该操作需在全麻下进行。
急性期避免游泳或乘飞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观察48小时无改善或出现呕吐、颈部强直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