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胎儿室缺出生后会怎样

|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胎儿室缺出生后会怎样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曲中玉
曲中玉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胎儿室间隔缺损出生后可能出现心脏杂音、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或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缺损大小和位置不同,症状表现和预后差异较大。

1、心脏杂音

多数患儿出生后体检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杂音强度与缺损大小相关。小型缺损可能仅有轻微杂音,大型缺损杂音响亮且范围广泛。心脏超声检查可明确缺损位置和分流方向,小型肌部缺损有自然闭合可能。

2、喂养困难

大型缺损患儿因心脏负荷增加,吸吮时易出现气促、多汗,表现为吃奶中断、每次进食量少。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选择高热量配方奶,必要时使用鼻饲管补充营养。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及时发现发育落后。

3、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血流量增加使患儿更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感染。表现为咳嗽频繁、呼吸急促,严重时出现口唇青紫。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按时接种疫苗。感染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4、心力衰竭

大型缺损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心肌代偿性肥厚,逐渐出现心率增快、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表现。需限制钠盐摄入,严格记录出入量,遵医嘱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等强心利尿药物。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或外科修补手术。

5、肺动脉高压

长期大量左向右分流可能引起肺血管病变,最终导致艾森曼格综合征。表现为活动后紫绀明显,指端呈杵状改变。需通过心脏导管检查评估肺血管阻力,使用西地那非片、波生坦片等靶向药物延缓病情进展,晚期可能需心肺联合移植。

确诊室间隔缺损的新生儿应定期随访心脏超声,观察缺损变化情况。家长需注意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剧烈哭闹增加心脏负担。按时进行预防接种,但接种前需告知医生患儿心脏情况。母乳喂养时母亲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必要时添加母乳强化剂。出现呼吸频率持续超过60次/分、奶量骤减或体重不增时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哺乳期老是放屁还很臭怎么回事?

哺乳期老是放屁还很臭可能与饮食结构改变、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或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饮食结构改变

哺乳期女性为增加泌乳量可能摄入过多高蛋白或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西蓝花等。这类食物在肠道分解时会产生硫化氢等气体。建议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如燕麦、香蕉。

2、胃肠功能紊乱

产后激素变化及哺乳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常伴随腹胀、肠鸣音亢进。可通过腹部顺时针按摩改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

3、肠道菌群失调

剖宫产或抗生素使用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表现为排气增多伴酸腐味。可补充酪酸梭菌活菌胶囊,配合发酵食品如无糖酸奶调理。

4、乳糖不耐受

部分哺乳期女性因乳糖酶分泌不足,饮用牛奶后出现排气恶臭、腹泻。建议改用低乳糖奶粉,或口服乳糖酶片辅助消化。

5、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可能导致排气恶臭伴水样便。需化验粪便确诊,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哺乳期女性需注意饮食温度适宜,避免生冷刺激食物。每日可进行适量散步促进肠蠕动,哺乳时保持正确姿势减少吞气。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血便,应及时就医排查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疾病。哺乳期用药须严格遵循医师指导,避免影响乳汁质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