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乳痈疮疡是什么意思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乳痈疮疡是什么意思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靖
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乳痈疮疡是中医术语,指发生在乳房部位的化脓性感染疾病,对应西医的急性乳腺炎、乳房脓肿等病症。

1、病因病理

乳痈疮疡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所致。哺乳期女性因乳头皲裂、哺乳方式不当导致乳汁排出不畅,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经破损皮肤入侵引发炎症。非哺乳期可能与导管扩张、免疫力下降有关。中医认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胃热上壅均可诱发。

2、典型症状

初期表现为乳房胀痛、局部发红发热,伴随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进展期形成明显硬结,疼痛加剧呈搏动性,皮肤光亮紧绷。化脓期可见肿块变软有波动感,破溃后排出黄稠脓液,可能形成乳瘘。部分患者腋下淋巴结肿大。

3、诊断方法

通过触诊判断肿块范围与波动感,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超声检查可鉴别脓肿形成与单纯炎症,穿刺抽脓既能明确诊断又可减压治疗。需与炎性乳腺癌、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疾病鉴别。

4、西医治疗

早期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脓肿形成后需切开引流,配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疼痛剧烈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发热者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

5、中医调理

初期用瓜蒌牛蒡汤加减疏肝清热,成脓期投透脓散托毒外出。外敷金黄散或玉露散消肿止痛,溃后期用生肌玉红膏促进创面愈合。配合针刺肩井、足三里等穴位疏通经络。

哺乳期患者需保持乳汁通畅排出,哺乳前后清洁乳头。避免过食辛辣燥热食物,情志抑郁者应疏解压力。出现持续高热或肿块快速增大须立即就医,脓肿未成熟时禁止自行挤压,防止感染扩散。恢复期可适量食用蒲公英、金银花等药食同源食材辅助清热。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为什么人们拔罐不走罐

拔罐不走罐的原因可能与操作难度、个人体质、治疗效果、安全性、文化习惯等因素有关。拔罐不走罐的方法有传统拔罐、走罐疗法、闪罐疗法、刺络拔罐、药罐疗法。 1、操作难度:走罐疗法需要在皮肤上涂抹润滑剂,通过滑动罐体产生负压,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容易因力度不当导致皮肤损伤。传统拔罐只需固定罐体,操作简单,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2、个人体质:走罐疗法对皮肤的刺激较强,部分人群如皮肤敏感者、老年人、体弱者可能无法耐受。传统拔罐对皮肤刺激较小,适应性更广,适合不同体质人群使用。 3、治疗效果:走罐疗法通过滑动罐体刺激经络,疏通气血,适用于大面积肌肉酸痛、风湿痹痛等。传统拔罐通过固定罐体吸附局部,适用于局部疼痛、风寒感冒等,针对性更强。 4、安全性:走罐疗法在滑动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皮肤破损、瘀血加重。传统拔罐相对安全,只需控制吸附时间和力度,不易造成额外损伤。 5、文化习惯:走罐疗法在部分地区或人群中普及度较低,传统拔罐更为常见,且操作简便,更易被大众接受。文化习惯的差异也影响了人们对走罐疗法的选择。 日常生活中,拔罐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寒,适当补充水分,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可多食用温补食物如红枣、桂圆,避免生冷寒凉食物。运动方面,拔罐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可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瑜伽,帮助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