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常见什么病可以导致神经原性膀胱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常见什么病可以导致神经原性膀胱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朱欣佚
朱欣佚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副主任医师
神经原性膀胱是一种因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膀胱功能紊乱的状态,常见病因包括脊髓损伤、中风、帕金森病等,具体治疗需针对病因选择药物、手术或辅助工具等方法。
1、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神经原性膀胱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无论是车祸、高处坠落还是其他外力损伤,都会影响控制膀胱的神经信号传递,导致尿潴留或尿失禁。
治疗方式包括:
药物治疗:如贝坦尼克能增加逼尿肌收缩能力,托特罗定能缓解膀胱过度活动。
导尿:一次性导尿或间歇导尿可有效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手术治疗:包括膀胱造瘘术、尿流改道术等,对于严重病例可以恢复一定排尿功能。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多发性硬化
中风患者可能因为大脑无法正确控制膀胱功能而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也常引发膀胱功能障碍。
解决方案包括:
药物:如奥昔布宁或其他抗胆碱药物用于控制逼尿肌过度活跃。
物理治疗:通过盆底肌锻炼加强排尿的神经控制。
辅助工具:使用尿布或尿袋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中膀胱过度活动和尿失禁的症状非常常见。这是由于多巴胺受体功能受损后,膀胱逼尿肌的抑制能力下降。
管理方式包括:
药物干预:如抗抑制性尿急药物米拉贝隆、抗胆碱药物等缓解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如限制晚间饮水,避免刺激性饮品。
深部脑刺激术:对适合条件的帕金森患者,可以稳定膀胱功能。
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膀胱缺乏感觉,患者可能无法及时察觉膀胱充盈,甚至发展为尿潴留。
治疗方式:
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以减缓神经损伤的进展。
药物:如催泌尿药物新斯的明外加膀胱功能恢复剂。
导尿:进行定期间歇导尿防止严重的尿潴留及感染风险。
5、其他神经疾病如脊柱裂、脑瘫
这些疾病以先天性缺陷为主,会影响脊髓或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神经原性膀胱。此情况通常需通过长期的康复治疗或手术治疗综合管理。
神经原性膀胱的病因多种多样,但早期发现、针对性治疗及生活干预是改善症状的关键。一旦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等表现,应尽早就医,候选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手术及辅助工具,同时加强基础疾病的控制以提高生活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泡沫尿多久消失属于正常

泡沫尿通常会在几分钟内消失,若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泡沫尿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如饮水不足、剧烈运动或病理性因素如肾脏疾病、糖尿病等引起。短期泡沫尿无需过度担心,但若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生理性原因:饮水不足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尿液浓缩,形成泡沫。这种情况下,泡沫通常会在几分钟内消散。建议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同时避免过度运动后立即排尿,适当休息后再观察尿液情况。 2、饮食因素:高蛋白饮食或摄入过多含糖饮料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泡沫。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蛋白食物如红肉、豆制品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有助于改善尿液状态。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1克。 3、排尿习惯:排尿时速度过快或位置过高可能导致尿液冲击形成泡沫。改变排尿习惯,降低排尿速度,保持适当高度,有助于减少泡沫的产生。建议排尿时保持放松,避免用力过猛。 4、肾脏问题:泡沫尿可能与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有关,通常伴随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若泡沫尿持续存在,建议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或肾活检。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病因,采用药物如ACE抑制剂、ARB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 5、代谢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泡沫,通常伴随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控制血糖、血压是关键,建议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必要时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或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 泡沫尿的护理需从饮食、运动和日常生活习惯入手。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避免高蛋白、高糖饮食;运动上保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排尿;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泡沫尿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