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一岁宝宝细菌性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干预。细菌性肠炎通常由饮食污染、免疫力低下、沙门菌感染、志贺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暂停固体食物,改为米汤、稀释苹果汁等流质饮食,避免乳制品加重腹泻。家长需少量多次喂养,每次喂食量不超过30毫升。
2、补充水分使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腹泻一次补充50-100毫升液体。家长需观察尿量,若4小时无排尿需立即就医。
3、药物治疗严重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细菌性肠炎可能与病原体侵袭、肠黏膜损伤有关,通常表现为水样便、发热等症状。
4、就医评估出现血便、持续高热、嗜睡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家长需留存粪便样本供实验室检测,明确致病菌类型。
护理期间注意奶瓶餐具消毒,便后及时清洁臀部,恢复期逐步添加香蕉、米糊等低渣食物。
肠痉挛可能由饮食不当、受凉刺激、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饮食、解痉药物、益生菌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进食生冷辛辣食物或暴饮暴食可能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建议少量多餐并避免刺激性食物。
2、受凉刺激腹部受凉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可能伴随腹泻症状,可用热水袋热敷缓解,注意腹部保暖。
3、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精神紧张、作息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伴间歇性绞痛,可遵医嘱使用颠茄片、匹维溴铵、曲美布汀等解痉药物。
4、肠易激综合征多与内脏高敏感性有关,症状包括排便后缓解的痉挛性疼痛,需配合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蒙脱石散、马来酸曲美布汀等药物调节。
发作期间建议暂停固体食物摄入,选择米汤等流质饮食,若持续疼痛超过6小时或出现血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