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白内障手术后眼压高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前房穿刺、调整手术方式、再次手术等方式治疗。眼压升高可能与术后炎症反应、黏弹剂残留、房角阻塞、激素使用、原有青光眼等因素有关。
术后眼压升高可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能抑制房水生成,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可促进房水排出,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通过减少睫状体血流降低眼压。药物需严格按医嘱使用,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换。用药期间需监测眼压变化,观察是否出现眼部充血、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病例可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通过激光在虹膜造孔改善房水循环。激光小梁成形术能增强小梁网引流功能,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导致的眼压升高。激光治疗创伤小且恢复快,但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或炎症反应,术后需配合抗炎滴眼液。
急性眼压升高超过40mmHg时需紧急行前房穿刺术,用穿刺针抽取少量房水快速降压。该操作可缓解角膜水肿和视神经压迫,但存在感染和出血风险。穿刺后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并继续监测眼压变化,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
若因黏弹剂残留导致眼压升高,可通过前房冲洗清除残留物质。对于人工晶体位置异常引起的房角阻塞,需调整晶体位置或更换合适型号。术中精细操作和彻底冲洗可预防此类并发症,术后早期发现需及时干预。
顽固性高眼压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青光眼滤过手术如小梁切除术,建立新的房水外引流通道。对于恶性青光眼可能需行玻璃体切割术解除睫状环阻滞。再次手术需综合评估视功能损害程度和手术风险,术后需长期随访眼压和视神经变化。
白内障术后应避免揉眼、剧烈运动或弯腰提重物,防止眼压波动。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因摄入,保证充足睡眠。按医嘱定期复查眼压、视力和眼底,出现眼痛、头痛、恶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和眼部化妆,遵规范使用抗炎和降眼压药物,保持眼部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