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褥疮腐肉发臭需立即就医清创并配合药物治疗。褥疮腐肉发臭通常由感染引起,处理方式主要有外科清创、抗感染治疗、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和体位调整。
1、外科清创
深度褥疮伴随组织坏死时需手术清除腐肉。医生可能采用锐器清创术或酶解清创法,彻底去除发黑变硬的坏死组织。清创后可能暴露肌腱或骨组织,需配合负压引流技术促进肉芽生长。术后每日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避免继发感染。
2、抗感染治疗
腐臭味多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或厌氧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局部可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控制细菌定植,严重者需静脉输注万古霉素。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二重感染。
3、伤口护理
清创后创面需使用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每2天更换一次。深度溃疡可填充水胶体敷料促进上皮爬行,周围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隔离排泄物。护理时遵循无菌原则,接触创面前后需用氯己定洗手液消毒。
4、营养支持
每日需补充1.5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可选择乳清蛋白粉、鳕鱼等易消化来源。同时增加维生素C片剂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促进胶原合成。贫血患者需配合琥珀酸亚铁片,白蛋白低于30g/L时考虑输注人血白蛋白。
5、体位调整
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每2小时变换体位,骨突处垫硅胶减压垫。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拖拽,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坐位时限制在30分钟内,使用环形坐垫分散臀部压力。
褥疮患者每日需检查全身皮肤情况,重点观察骶尾部和足跟。保持室温24-26℃避免出汗,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清洁。饮食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原则,适当补充复方氨基酸口服溶液。照护者需学习正确翻身技巧,定期修剪患者指甲防止抓伤。若出现发热或渗液增多需立即复诊,避免感染扩散导致败血症。
月经过后外阴瘙痒可能与阴道炎、外阴皮肤过敏、卫生巾材质刺激等因素有关。常见原因有阴道菌群失衡、经期卫生习惯不良、化学物质接触等,通常伴随分泌物异常、红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阴道菌群失衡
经期使用卫生巾会导致会阴部透气性差,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致病菌过度繁殖引发细菌性阴道病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可能出现豆腐渣样白带或鱼腥味分泌物。需遵医嘱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甲硝唑栓、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药物,同时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
2、卫生巾过敏
部分卫生巾含香精、荧光剂等添加剂,接触后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外阴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伴剧烈瘙痒。建议更换无敏型卫生巾,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汗液长时间刺激皮肤。
3、经血残留刺激
月经末期经血量少时,未及时清理的经血可能附着在外阴皱褶处,成为细菌培养基。需用温水从前向后轻柔冲洗,不可使用碱性肥皂或阴道冲洗器。可遵医嘱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湿敷,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
4、激素水平波动
月经结束后雌激素水平回升,可能暂时加重原有外阴白斑或硬化性苔藓病变的瘙痒症状。这类疾病需长期使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维持治疗,必要时采用聚焦超声等物理疗法改善局部微循环。
5、糖尿病继发感染
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合并念珠菌感染,典型表现为外阴灼痛、白色凝乳状分泌物。需监测血糖并配合使用氟康唑胶囊、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同时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超过130克。
日常应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使用含香料洗剂清洗外阴。瘙痒发作期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饮用无糖酸奶调节菌群。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溃疡等表现,需立即就诊妇科进行白带常规和血糖检测。不建议自行使用洗液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酸性环境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