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心肌梗塞使用的支架是一种金属或聚合物制成的网状管状结构,主要用于扩张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目前临床常用的支架类型主要有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
1、金属裸支架
金属裸支架由不锈钢、钴铬合金等材料制成,植入血管后通过机械支撑保持血管通畅。这类支架植入后血管内皮会逐渐覆盖支架表面,但存在一定概率发生再狭窄。金属裸支架适用于血管直径较大、病变较短的患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2、药物涂层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在金属支架表面涂有抗增殖药物,能缓慢释放药物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常用的涂层药物包括西罗莫司、依维莫司等,可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概率。这类支架适合糖尿病、小血管病变等再狭窄高风险患者,但需要更长时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3、生物可吸收支架
生物可吸收支架采用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制成,在完成血管支撑使命后2-3年内逐渐被人体吸收。这种支架能避免金属残留,恢复血管自然舒缩功能,适合年轻患者。但存在早期支撑力较弱、定位要求高等限制,目前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4、支架植入过程
支架通过导管介入手术植入,医生在X光引导下将压缩的支架送至病变部位,通过球囊扩张使支架展开贴合血管壁。整个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指标。
5、术后注意事项
支架植入后需要规范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管造影。生活中要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支架植入是治疗心肌梗塞的有效手段,但术后需要终身管理心血管风险因素。患者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控制动物脂肪摄入,定期监测血脂血糖。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调整用药方案,定期复查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