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糖尿病性白内障可能由血糖异常波动、晶状体渗透压失衡、氧化应激损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沉积等原因引起。
1. 血糖异常波动长期高血糖导致晶状体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引发多元醇代谢通路异常,山梨醇蓄积造成渗透压损伤。需通过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可选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药物。
2. 晶状体渗透压失衡高血糖状态下晶状体细胞膜钠钾泵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引发水肿和蛋白质变性。建议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配合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如依帕司他。
3. 氧化应激损伤活性氧自由基过度积累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有关。可补充硫辛酸等抗氧化剂,联合使用维生素E、谷胱甘肽滴眼液。
4. 糖基化终产物沉积持续高血糖促使晶状体蛋白非酶糖基化,形成不可逆交联物导致混浊。需严格控制血糖达标,晚期可考虑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进行眼科检查,保持血糖稳定在空腹4.4-7.0mmol/L,餐后<10mmol/L,减少高糖饮食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