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膀胱瘘修补术后再次瘘管是否严重需结合瘘管位置和病因判断,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修复、抗感染治疗、膀胱引流、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
再次瘘管通常需要二次手术修复,根据瘘管位置可选择经尿道、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手术需彻底清除瘘管周围瘢痕组织并分层缝合,术后留置导尿管有助于创面愈合。对于复杂瘘管可能需联合使用生物补片或自体组织移植。
术后常规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若存在明确感染,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感染控制是防止瘘管复发的关键。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尿液性状变化。
术后需持续膀胱引流1-2周,可采用导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瘘。保持引流通畅能降低膀胱内压,避免尿液刺激手术创面。引流期间需记录尿量并定期冲洗,防止血块堵塞和感染。
营养不良会影响组织修复,术后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和锌制剂促进伤口愈合,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粉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术后1个月需进行膀胱造影或膀胱镜检查确认愈合情况。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直至稳定,期间出现尿漏需及时就诊。长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复发征兆。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3个月,防止腹压增高影响愈合。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为主,忌辛辣刺激食物。按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和膀胱解痉药,不可自行停药。若出现发热、血尿或切口渗液需立即就医。保持乐观心态,术后完全恢复通常需要3-6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