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年龄分布、治疗方式和并发症风险。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有关。
1、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2型糖尿病主要与肥胖、遗传等因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相对分泌不足相关。
2、年龄分布1型糖尿病多在儿童青少年期发病,起病急骤;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匿,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存在慢性并发症。
3、治疗方式1型糖尿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2型糖尿病可通过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口服降糖药控制,晚期也可能需要胰岛素补充。
4、并发症特征1型糖尿病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为主,但两类疾病长期均可导致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损害。
两类糖尿病患者均需坚持血糖监测,1型患者需特别注意胰岛素注射技术,2型患者应重点控制体重并定期筛查并发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糖尿病人出现蛋白尿可通过控制血糖、降压治疗、饮食调整、药物干预等方式治疗。蛋白尿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高盐饮食、感染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糖严格监测血糖水平,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避免血糖波动加重肾脏损伤。
2、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兼具降低尿蛋白作用。
3、饮食调整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g/kg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g,减少高嘌呤食物。
4、药物干预针对蛋白尿可使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严重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建议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或游泳,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