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青少年情绪障碍主要分为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类型。
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等症状。青少年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抑郁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变化、学业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治疗上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等类型。青少年常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回避社交场合等症状。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创伤经历、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相关。治疗可采用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疗法,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劳拉西泮片等药物。
双相情感障碍特征为情绪在抑郁和躁狂状态间交替变化。青少年躁狂期可能表现为异常兴奋、睡眠需求减少、冒险行为增加等。该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心境稳定剂。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主要表现为严重且频繁的脾气爆发,发作强度与诱因不成比例。青少年可能在爆发间期持续处于易怒状态。可能与大脑前额叶发育异常、家庭冲突等因素有关。治疗上可采用行为干预训练,必要时配合阿立哌唑口崩片等药物。
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发生,表现为创伤记忆闪回、噩梦、情感麻木等症状。青少年可能出现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人或地点等行为。治疗可采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帕罗西汀片等药物。
家长应密切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变化,保持良好沟通,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鼓励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发现情绪异常持续两周以上时,应及时陪同前往心理科就诊。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避免过度批评指责,多给予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