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心脏搭桥手术的危害有哪些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脏搭桥手术的危害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魏以桢
魏以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副主任医师

心脏搭桥手术的危害主要有术后感染、出血、心律失常、脑卒中、肾功能损伤等。心脏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但手术本身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1、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是心脏搭桥手术常见并发症,可能与手术创伤、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感染部位包括手术切口、肺部、泌尿系统等,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咳嗽咳痰等症状。轻度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术后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2、出血

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可能出现出血,与血管损伤、凝血功能异常有关。术中出血量较大时需要输血,术后可能出现胸腔积液或心包填塞。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出血需再次手术止血,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3、心律失常

心脏搭桥术后常出现心律失常,以房颤最为常见,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电解质紊乱有关。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多数心律失常可在数日内自行恢复,持续不缓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电复律治疗。

4、脑卒中

术中体外循环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血管壁斑块脱落引发脑栓塞。表现为术后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轻度脑卒中可通过康复训练恢复,严重者可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术前需评估脑血管状况,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5、肾功能损伤

体外循环导致的低血压、造影剂使用等因素可能损伤肾功能,表现为少尿、水肿、血肌酐升高等。轻度肾功能损伤可通过补液、利尿剂治疗恢复,严重者需短期透析。术前需评估肾功能,术中控制造影剂用量,术后监测尿量及肾功能指标,必要时使用呋塞米注射液等利尿药物。

心脏搭桥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循序渐进恢复日常活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康复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帮助改善心肺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70岁老人心脏搭桥术弊端

心脏搭桥术对于70岁老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严重冠心病,但其弊端主要体现在术后恢复较慢、并发症风险较高以及长期护理需求增加等方面。需要根据个体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术后可能的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和周密准备。 1、术后恢复较慢 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新陈代谢减缓,70岁老人术后的身体恢复速度往往较年轻人慢。手术创伤和麻醉对于老年人的契合度也不如年轻人理想。为了加速恢复,术后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适量活动、呼吸道护理以及注意切口感染预防。 2、并发症风险较高 心脏搭桥术对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可能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如术中或术后心律异常、脑卒中、肺感染或肾功能损伤等,尤其有其他慢性病时,风险将进一步提高。手术前应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优化血糖、血压等指标,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在术后医院观察阶段密切关注生命体征,防止意外发生。 3、长期护理需求增加 许多老年人在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护理,包括心脏功能监测、营养支持以及情绪疏导等。有些患者还可能需要继续服用抗凝药物或降脂药物,因此需严格遵守医嘱。家属需与医生密切沟通,学习护理知识,以更好地支持老人的术后恢复。 心脏搭桥术对老人来说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前评估、术后恢复计划及护理支持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和努力。通过科学评估和细致规划,可明确手术的利弊,在医生指导下作出最佳决策。如果老人被建议进行心脏搭桥术,应充分与医疗团队沟通,制定全面的术前和术后计划,争取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