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减肥 > 运动健身

太瘦怎么办?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太瘦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永生
张永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太瘦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热量摄入、规律运动、改善消化功能、排查潜在疾病等方式改善。体重过低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代谢异常、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牛奶,搭配全谷物和坚果类食物。每日进食5-6餐,正餐间添加酸奶、香蕉等高热量加餐。烹饪时使用橄榄油等健康油脂,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或浓茶影响铁吸收。胃肠功能较弱者可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形态。

2、增加热量摄入

每日总热量应超过基础代谢量500-800千卡,优先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牛油果、奶酪、藜麦。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比例至每日总热量55%-60%,选择红薯、燕麦等复合碳水。体重增长期每周监测体重变化,理想增重速度为0.5-1公斤。

3、规律运动

进行抗阻训练如深蹲、俯卧撑等每周3-4次,配合游泳、骑行等有氧运动。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蛋白质和碳水混合物如牛奶搭配全麦面包,促进肌肉合成。避免过量有氧运动消耗热量,睡眠时间保证7-9小时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

4、改善消化功能

存在腹胀、腹泻等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调节消化功能。餐前饮用少量柠檬水或山楂水刺激胃酸分泌,细嚼慢咽减少胃肠负担。定期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避免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5、排查潜在疾病

持续体重下降需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克罗恩病等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伴随心悸、多汗等症状,肠道炎症性疾病常出现腹痛、黏液便等表现。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查、胃肠镜等医学评估,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建议建立饮食日记记录每日摄入情况,循序渐进增加食量避免胃肠不适。增重期间每月进行人体成分分析,监测肌肉与脂肪比例变化。长期体重不增长或伴随乏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保持积极心态,避免因焦虑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必要时可寻求临床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运动后血压200/140mmHg危险吗

运动后血压升高至200/140mmHg属于危险情况,需立即就医。运动后血压升高通常与运动强度过大、身体未充分适应运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高血压病史、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运动后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需及时干预。 1、运动强度过大: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建议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过度负荷。运动前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后逐步放松,有助于血压平稳。 2、身体未适应运动:缺乏运动习惯的人群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身体无法及时调节血压。建议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逐步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3、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增加运动后血压升高的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压,控制慢性病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4、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波动更为明显。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避免剧烈运动,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运动后血压异常升高。建议通过规律作息、减轻压力、放松训练等方式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运动后血压升高需引起重视,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控制慢性病风险因素。饮食上减少盐分摄入,多吃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导致血压波动。如血压持续升高或伴有头晕、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