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吃完饭就饿怎么办

|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得了糖尿病吃完饭就饿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患者餐后易饥饿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分餐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改善。餐后饥饿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饮食不当、胃肠排空过快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替代精制碳水,搭配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延缓胃排空。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刺激胰岛素过量分泌导致反应性低血糖。每餐保证蔬菜占餐盘一半,建议选用西蓝花、菠菜等非淀粉类蔬菜增加饱腹感。

2、分餐制

将每日食物分为5-6小餐,间隔2-3小时进食一次。加餐可选择无糖酸奶、水煮蛋或10克原味坚果,避免血糖剧烈波动。睡前1小时可补充少量蛋白质如牛奶,预防夜间饥饿引发过量进食。

3、增加膳食纤维

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优先选择奇亚籽、亚麻籽等可溶性纤维形成胃内保护膜。魔芋制品、秋葵等粘性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需同时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防止纤维摄入过多导致腹胀。

4、血糖监测

餐前及餐后2小时进行指尖血糖检测,确认饥饿是否伴随血糖值低于4.0mmol/L的真性低血糖。若反复出现餐后高血糖伴随饥饿感,可能提示胰岛素分泌延迟,需记录数据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5、药物调整

二甲双胍肠溶片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阿卡波糖片可延缓碳水分解,格列美脲片需警惕药物性低血糖。切勿自行调整降糖药剂量,出现持续饥饿伴心悸出汗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更换胰岛素类似物等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引发饥饿素分泌紊乱。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并备好糖果应急。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功能,与营养师共同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注意观察饥饿是否伴随手抖、焦虑等低血糖症状,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治疗方案优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治疗糖尿病的药有哪些

治疗糖尿病可通过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等方式进行。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和DPP-4抑制剂等。胰岛素注射适用于1型糖尿病或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和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常见剂型为片剂,推荐剂量为每日500-2000mg,分2-3次服用。该药物安全性较高,但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2、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代表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格列本脲常用剂量为每日1.25-15mg,分1-2次服用。这类药物可能导致低血糖,需注意监测血糖水平。 3、DPP-4抑制剂: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酶活性,增加内源性GLP-1水平,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常用药物包括西格列汀、维格列汀等。西格列汀推荐剂量为每日100mg,单次服用。这类药物安全性较好,低血糖风险较低。 4、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必需治疗药物,也用于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胰岛素类型包括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通常在餐前注射,剂量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5、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GLP-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延缓胃排空。常用药物包括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利拉鲁肽推荐剂量为每日0.6-1.8mg,皮下注射。这类药物有助于减轻体重,但可能引起恶心等不良反应。 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注意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饮食方面,建议采用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如选择全谷物、蔬菜和瘦肉等。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