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9次阅读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的利弊需权衡个体情况,主要优势包括减少感染频率、改善呼吸阻塞,潜在风险可能涉及术后出血或免疫功能暂时性变化。
1、减少感染切除后可显著降低反复扁桃体炎发作概率,尤其适合每年多次化脓性感染者。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改善呼吸解除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气道阻塞,缓解儿童睡眠打鼾或呼吸暂停。术后可能出现短暂鼻咽部不适。
3、术后出血约1-3%患者术后1周内可能出现创面出血,需避免剧烈活动。严重出血需急诊处理。
4、免疫影响短期可能降低局部免疫应答,但长期可由其他淋巴组织代偿。幼儿术后需监测呼吸道感染情况。
术后建议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过硬食物刺激创面,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
喉咙一侧吞咽针扎感可能由咽喉炎、扁桃体炎、反流性食管炎、咽喉异物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咽喉炎咽喉黏膜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炎症,表现为单侧吞咽疼痛、干燥感,可遵医嘱使用西地碘含片、复方硼砂溶液、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缓解。
2、扁桃体炎单侧扁桃体化脓性感染可能导致针刺样疼痛,伴随发热症状,需采用头孢克洛分散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3、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刺激咽喉黏膜产生灼烧样疼痛,常伴反酸症状,建议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
4、咽喉异物鱼刺等尖锐异物嵌顿可造成局部刺痛,需通过喉镜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并由专业医生取出,避免自行处理导致黏膜损伤。
出现持续性吞咽疼痛建议限制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口腔清洁,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