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脑梗塞患者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规范用药、康复训练及定期复查,日常需重点关注血压管理、抗凝治疗、肢体功能锻炼和情绪调节。
1、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是脑梗塞复发的高危因素,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避免数值波动过大。
2、规范用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药物华法林需长期规律服用,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用药期间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3、康复训练针对偏瘫患者需在发病后2-6个月黄金期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针灸、器械辅助行走训练、语言功能练习等,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4、定期复查每3-6个月需进行颈动脉超声、头颅CT等检查评估血管情况,发现新发斑块或狭窄时需及时干预,必要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饮食宜低盐低脂,适当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家属需协助记录每日用药及体征变化。
两个月宝宝抽搐可能由低钙血症、热性惊厥、癫痫、脑损伤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及检查明确病因。
1、低钙血症:喂养不当或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钙降低,表现为四肢抽动、面部肌肉痉挛。建议家长及时补充维生素D滴剂,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或乳酸钙颗粒。
2、热性惊厥:感染发热时体温骤升可能引发全身性抽搐,多持续数分钟。家长需立即物理降温,就医后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
3、癫痫:可能与围产期缺氧或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节律性肢体抽动伴意识障碍。需通过脑电图确诊,医生可能开具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或苯巴比妥片。
4、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后遗症可导致抽搐,常伴有肌张力异常。需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营养神经治疗可选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或脑蛋白水解物。
发现抽搐应立即让宝宝侧卧防止窒息,记录发作表现及持续时间,所有情况均需急诊儿科就诊,禁止自行使用镇静止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