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髋关节旷置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感染或假体周围感染的手术方式,通过彻底清除病灶后暂时不植入新假体,主要适用于感染控制困难、骨质缺损严重或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手术步骤包括感染组织清除、假体取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植入,后续可能需二期翻修。
1、适应症:
髋关节旷置术主要针对无法通过常规抗生素治疗控制的慢性髋关节感染,包括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创伤后骨髓炎等情况。当患者存在严重骨质破坏、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合并全身性疾病时,该术式可作为控制感染的终极手段。术前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关节液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
2、手术过程:
手术分两个阶段完成,一期手术彻底清除所有感染坏死组织及原假体,采用脉冲冲洗杀灭残留细菌,随后植入含高浓度抗生素的骨水泥间隔器维持关节间隙。间隔器可静态固定或设计为活动型,在控制感染同时保留部分关节功能。术后需静脉抗生素治疗4-6周。
3、间隔器作用: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具有局部药物缓释功能,能在病灶处持续释放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其机械支撑作用可防止软组织挛缩,维持肢体长度,为二期翻修创造有利条件。活动型间隔器还能保留30%-50%的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萎缩和血栓风险。
4、术后管理:
术后需严格监测感染指标,定期进行血常规、炎症指标和影像学复查。患肢需部分负重6-8周,配合物理治疗维持肌肉力量。感染完全控制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预防性使用,通常间隔3-6个月后再评估二期翻修手术时机。
5、二期翻修:
二期翻修需在感染完全控制、患者营养状态改善后进行,通过术前穿刺培养确认无菌状态。手术植入新的关节假体,严重骨缺损者需采用组配式假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翻修术后再感染率约10%-15%,长期需关注假体松动、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
髋关节旷置术后的康复需分阶段进行,急性期以控制感染和伤口护理为主,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炎症指标正常后逐步开展床上关节活动训练,使用助行器保护性负重。饮食应保证每日1.2-1.5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C和锌促进组织修复。恢复期建议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定期随访需持续至术后2年以上,监测感染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