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新生儿结膜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睑红肿、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和畏光流泪,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黏稠分泌物、进展期脓性分泌物和终末期角膜受累。
1、眼睑红肿眼睑皮肤发红肿胀是早期典型表现,可能与产道感染或护理不当有关,需用生理盐水清洁后涂抹红霉素眼膏。
2、分泌物增多初期为白色黏稠分泌物,进展期转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见于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需采集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
3、结膜充血球结膜呈鲜红色网状充血,严重时伴结膜下出血,需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
4、畏光流泪晚期可能出现角膜浸润导致畏光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角膜溃疡,应立即进行荧光素染色检查并加强抗感染治疗。
家长发现症状应及时用无菌棉签清理分泌物,避免交叉感染,就医前可暂时用人工泪液保持眼部湿润。
瞳孔一大一小可能由生理性差异、眼部外伤、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 生理性差异:约两成健康人群存在先天性瞳孔大小差异,通常差异不超过1毫米且对光反应正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2. 眼部外伤:眼球挫伤或虹膜损伤可能导致瞳孔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伤侧瞳孔扩大,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可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缓解症状。
3. 神经系统疾病:动眼神经麻痹或霍纳综合征常导致病理性瞳孔不等,前者伴随眼睑下垂,后者出现瞳孔缩小,需神经内科就诊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
4. 药物反应:阿托品类药物局部使用可致瞳孔散大,匹罗卡品滴眼液则引起瞳孔收缩,停药后多可恢复,必要时可用毛果芸香碱拮抗。
发现瞳孔持续不等大超过2毫米或伴随头痛呕吐时,应立即就医排查颅内病变,日常避免揉眼及强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