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先天性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治疗、光学矫正、药物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该疾病通常由遗传因素、母体感染、代谢异常、眼部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手术治疗晶状体混浊严重影响视力时需行白内障摘除术,婴幼儿可选择晶状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机需结合角膜直径、眼轴长度等评估。
2、光学矫正术后无晶状体眼需配戴角膜接触镜或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高度远视者可选择植入式接触镜。矫正需持续至视觉发育成熟期。
3、药物治疗并发葡萄膜炎时需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抗炎,继发青光眼可选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感染风险高时加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4、定期随访术后每3个月需复查视力、眼压及眼底,监测弱视进展。6岁前每半年进行屈光检查,及时调整光学矫正方案。
建议家长定期进行儿童眼病筛查,出生后6个月内发现白内障应尽早就医。日常注意避免眼部外伤,保证维生素A等营养素摄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雷珠单抗等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分型决定。
1、羟苯磺酸钙适用于早期微血管病变,可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常见剂型包括胶囊、片剂、分散片。
2、胰激肽原酶用于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眼底病变,剂型有肠溶片、注射用冻干粉两种形式。
3、雷珠单抗抗VEGF药物适用于黄斑水肿,需玻璃体内注射,剂型为预充式注射器。
4、康柏西普同为抗VEGF药物,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剂型为眼用注射液。
所有药物均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需严格控糖并定期复查眼底,出现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