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慢性肾衰竭怎么检查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肾衰竭怎么检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戴海江
戴海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慢性肾衰竭可以通过血液、尿液检查和影像学手段等方法进行全面评估,以判断肾功能状况和病情进展。常见的检查包括评估肌酐水平的血液检查、尿液分析和肾脏影像学扫描。早期发现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延缓肾功能下降。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工具。其中,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水平能够反映肾脏排出代谢废物的能力。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功能的核心指标。GFR下降通常意味着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检查还包括血钾、钠、钙、磷等电解质水平监测,以了解代谢和酸碱平衡状况。血红蛋白的检测用于判断贫血情况,因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贫血。
2、尿液检查
尿液分析对评估慢性肾衰竭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尿液检查通常包括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尿沉渣检查。持续性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重要标志。尿沉渣检查发现的红细胞、白细胞或管型等异常也能提供疾病线索。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以进一步评估肾脏漏蛋白的严重程度。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主要用于观察肾脏的解剖结构和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的疾病原因如肾结石、肾积水或肾肿瘤等。有些病例还可能需要肾脏活检进行组织学分析,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
在明确情况后,可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例如,通过药物稳定血压ACEI或ARB类药物、纠正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饮食调整低盐、低蛋白饮食等方式减轻肾脏负担。定期随访和检验也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步骤。
科学的检查是防治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前提。如果怀疑慢性肾衰竭,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检查尤为必要。肾功能损伤越早干预、越能延缓其进展至终末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肾上腺瘤摘除术后血压情况

肾上腺瘤摘除术后血压情况可通过监测、药物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等方式管理。肾上腺瘤通常由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细胞异常增生引起,可能导致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 1、监测血压:术后需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使用家用血压计每日早晚测量,记录数据,便于医生评估病情变化。监测频率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通常术后初期需更频繁。 2、药物调整:术后可能需调整降压药物种类或剂量。常用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片5mg/次,每日一次、缬沙坦胶囊80mg/次,每日一次、氢氯噻嗪片25mg/次,每日一次。具体用药方案由医生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决定。 3、生活方式改善: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血压控制。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饮食上减少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 4、心理调节:术后心理状态对血压有影响。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保持积极心态,避免过度紧张或情绪波动。 5、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复查肾上腺功能及血压情况。检查项目包括血钾、血钠、尿醛固酮等指标,评估肾上腺功能恢复情况。复查频率根据通常术后3个月、6个月各复查一次。 术后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适量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坚果等,有助于血压控制。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术后护理需长期坚持,定期与医生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