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表皮样囊肿与皮脂腺囊肿的主要区别在于形成原因、内容物成分及好发部位。
1. 形成原因:表皮样囊肿由表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导管堵塞导致皮脂潴留。
2. 内容物:表皮样囊肿含角质碎屑和胆固醇结晶,皮脂腺囊肿内容物为油性皮脂分泌物。
3. 好发部位:表皮样囊肿多见于面部、颈部及躯干,皮脂腺囊肿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如头皮、背部和面部。
4. 外观特征:表皮样囊肿表面常有中央黑点(扩张的毛囊口),皮脂腺囊肿常伴发感染时可见红肿化脓。
建议发现皮肤肿物时避免自行挤压,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必要时可通过手术完整切除。
侧切刀口愈合后出现疙瘩可能与瘢痕增生、线结反应、局部感染或皮脂腺囊肿有关,可通过局部热敷、药物涂抹、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瘢痕增生: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过度沉积形成硬结,表现为红色隆起疙瘩。可局部涂抹硅酮凝胶或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配合压力疗法改善增生。
2、线结反应:缝合线未被完全吸收引发的异物反应,疙瘩伴有轻微压痛。需医生检查确认后取出残留线头,外用地奈德乳膏缓解炎症。
3、局部感染:细菌感染导致毛囊炎或小脓肿,疙瘩伴随红肿热痛。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抗感染,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
4、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的囊性肿物,质地较软且可移动。较小囊肿可观察,增大明显需门诊行囊肿摘除术。
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摩擦刺激,穿着宽松棉质内裤。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流脓或伴发热,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