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母亲有乙肝可能传染给孩子,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接触血液体液、产后密切接触等。
1、宫内感染:孕期胎盘屏障受损时,乙肝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建议孕妇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2、分娩传播: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母体血液和分泌物是主要传播途径。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须在出生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3、哺乳传播:母乳中可检出乙肝病毒,但乳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时风险增高。病毒载量低于检测值的母亲可母乳喂养,高病毒载量者建议人工喂养。
4、日常接触:共用牙刷或剃须刀等可能通过微量血液传播。家长需避免与孩子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孩子餐具应单独消毒处理。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在孕前进行专科评估,新生儿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后需检测抗体水平,日常接触中做好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乙肝阻断针应在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最迟不超过7天,接种时间主要与暴露方式、接种者免疫状态、病毒载量、疫苗类型等因素有关。
1. 暴露方式:皮肤黏膜暴露或针刺伤需立即接种,性接触暴露建议72小时内完成首针。
2. 免疫状态: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需全程接种3针,已接种但抗体不足者需加强1针。
3. 病毒载量:暴露源为高病毒载量携带者时,需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4. 疫苗类型:重组酵母疫苗需按0-1-6月程序接种,汉逊酵母疫苗可缩短至0-1-2月程序。
建议暴露后立即检测乙肝两对半,根据结果调整阻断方案,同时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