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可通过皮肤颜色变化、巩膜黄染程度、大便颜色及精神状态综合判断,主要观察指标有皮肤黄染范围、黄疸持续时间、胆红素检测值、喂养排泄情况。
1、皮肤颜色黄疸消退时面部皮肤最先恢复白皙,逐渐向胸腹部和四肢延伸,家长需每日在自然光下对比观察,按压皮肤后回弹时黄色减退即为好转迹象。
2、巩膜变化眼白部位黄染最后消退,家长需轻轻翻开宝宝下眼睑检查,若巩膜由亮黄色转为瓷白色,提示间接胆红素已明显下降。
3、排泄状况胎便转黄且尿量增加是重要指标,母乳喂养婴儿每日应有6-8次淡黄色小便,金黄色糊状大便表明胆红素排泄通畅。
4、行为表现黄疸减轻后宝宝吸吮力增强,清醒时间延长,异常嗜睡或拒奶现象消失,家长需记录每日喂养量和睡眠周期变化。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进行日光浴,选择上午10点前柔和阳光照射四肢皮肤,若出生两周后黄疸未退或手心脚心发黄,需立即就医复查经皮胆红素值。
新生儿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胃容量小、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
1、喂养姿势不当哺乳时婴儿头部位置过低或含接不良容易吞入空气。建议家长采用45度半卧位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
2、胃容量小新生儿胃呈水平位且容量仅5-7毫升。家长需少量多次喂养,单次奶量不超过90毫升,间隔2-3小时。
3、胃食管反流可能与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全有关,表现为频繁吐奶伴哭闹。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西甲硅油乳剂或雷尼替丁口服溶液。
4、牛奶蛋白过敏通常伴随湿疹或血便,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严重者可选用氨基酸配方粉,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治疗。
注意观察吐奶频率及伴随症状,若出现喷射性呕吐或体重不增,应及时到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