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肺移植成功率与患者个体情况密切相关,术后5年生存率在50%-60%之间。肺移植效果受供体匹配度、基础疾病控制、术后管理等因素影响,需综合评估手术可行性。
接受肺移植的患者若年龄较轻、无严重合并症且供肺质量良好,术后恢复通常较为理想。这类患者能较好适应免疫抑制剂治疗,感染和排斥反应风险相对可控。术前肺功能评估显示病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移植后生存质量改善明显。术后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监测肺功能和药物浓度,有助于提高长期生存率。供肺冷缺血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移植后支气管吻合口愈合良好的病例预后更佳。
存在肺动脉高压、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手术风险显著增加。慢性排斥反应、机会性感染是影响远期存活的主要因素。部分患者因术后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骨质疏松或代谢紊乱。供肺原发性功能障碍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进行二次移植的情况死亡率较高。高龄患者或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个体,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
建议终末期肺病患者在专业移植中心进行全面评估,术后保持规律随访并接种推荐疫苗。日常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源,维持适度运动以改善心肺功能。出现发热、气促或咳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可降低排斥反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