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需注意补液和饮食调理。
1、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是志贺菌,分为四种类型:志贺痢疾杆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或接触感染者的粪便。卫生条件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水源污染等环境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2、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腹痛、频繁腹泻(可能带有黏液或血)、发热、恶心和呕吐。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儿童和老年人症状可能更为严重,需及时就医。
3、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具体用药需根据医生建议,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 补液治疗: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 饮食调理:发病期间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油腻、辛辣和生冷食物。恢复期可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如瘦肉、鱼类和新鲜蔬菜。
4、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
- 饮食安全:确保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来源不明的水。
- 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消毒厕所和厨房,避免蚊蝇滋生。
细菌性痢疾虽然常见,但通过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安全意识是预防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得了丙肝30年有多严重

丙肝30年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需通过抗病毒治疗、肝脏功能监测等方式干预。丙肝的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肝脏纤维化,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风险。慢性丙肝感染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肝脏代谢能力减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 1、肝脏纤维化:丙肝病毒持续感染会导致肝脏组织纤维化,逐渐失去正常功能。日常护理包括避免饮酒、减少肝脏负担,同时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监测纤维化进展。 2、肝硬化:长期丙肝感染可能引发肝硬化,肝脏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400mg/片,每日一次、达卡他韦60mg/片,每日一次,以及肝移植手术。 3、肝癌风险:丙肝感染30年可能增加肝癌发病率。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早期发现肝癌迹象。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 4、免疫功能下降:慢性丙肝感染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风险。建议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 5、代谢能力减弱: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代谢能力,导致脂肪代谢异常、血糖波动等问题。饮食上应控制脂肪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全谷物。 丙肝30年的患者需特别注意饮食和运动管理。饮食上应选择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豆类、新鲜蔬果,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