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胆结石进入胆管可能引发胆管炎、胰腺炎或梗阻性黄疸等并发症。胆结石是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固体物质,当其移动至胆管时,可能阻塞胆汁流通,导致一系列病理反应。
胆结石进入胆管后,最常见的后果是胆管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细菌在淤积的胆汁中繁殖,引发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黄疸和右上腹剧烈疼痛。胆管炎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发展为败血症。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出结石。
胆结石阻塞胆管与胰管共同开口处时,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胰液回流导致胰腺自我消化,引起剧烈上腹痛并向背部放射。胰腺炎可能伴随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胰腺坏死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手术清除结石。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慢性胰腺炎,影响消化功能。
胆管完全阻塞会导致梗阻性黄疸。胆汁无法进入肠道,胆红素反流入血,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和陶土样便。长期梗阻可能引起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功能损害。解除梗阻是治疗关键,可通过内镜或手术方式。部分患者需要放置胆管支架维持胆汁流通。
胆结石进入胆管后应避免高脂饮食,减少胆囊收缩刺激。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胆汁,适量运动可能促进小结石排出。出现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定期体检和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胆结石,预防其进入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