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小孩肠梗阻治疗后仍呕吐可能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饮食不当、肠粘连、感染或电解质紊乱有关。肠梗阻是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的急腹症,术后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1、胃肠功能恢复延迟
手术后肠道蠕动需要时间恢复正常,部分患儿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出现暂时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呕吐胆汁样物,听诊肠鸣音减弱。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促进恢复,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胃肠动力。
2、饮食管理不当
过早进食高糖高脂食物或过量喂养可能加重肠道负担。家长需遵循从流质到半流质的渐进饮食原则,首选米汤、稀释配方奶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若呕吐频繁可使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
3、术后肠粘连
腹腔手术可能引发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粘连带,造成不完全性梗阻。患儿会出现间歇性呕吐伴阵发性腹痛,腹部立位片可见液气平面。轻度粘连可通过禁食和甘油灌肠剂缓解,严重者需二次手术松解。
4、腹腔感染
吻合口瘘或腹腔污染可能导致腹膜炎,表现为持续呕吐、发热及腹肌紧张。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超声可见腹腔积液。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并行腹腔引流。
5、电解质失衡
长期呕吐会导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引发顽固性呕吐。血液检查可见血钾低于3.5mmol/L,患儿可能出现肌无力。需缓慢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同时监测心电图变化。
家长应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保持患儿半卧位防止误吸。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若呕吐物含血丝或出现嗜睡、尿少等脱水表现,须立即返院处理。恢复期建议少食多餐,优先选择蒸蛋羹、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