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儿童白血病常见症状包括反复发热、皮肤苍白、异常出血、骨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按病程进展可分为早期表现、骨髓抑制期和浸润期。
1、反复发热白血病患儿因中性粒细胞减少易合并感染,表现为持续低热或反复高热,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
2、皮肤苍白造血功能受抑制导致贫血,可见眼睑、甲床苍白,伴随乏力、活动后气促,建议家长定期观察孩子面色变化并记录体力活动耐受情况。
3、异常出血血小板减少引发鼻衄、牙龈渗血或皮肤瘀斑,家长需避免孩子剧烈运动,发现出血倾向应立即检查凝血功能,必要时输注血小板。
4、骨关节疼痛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骼导致四肢或脊柱疼痛,夜间尤为明显,家长应注意孩子行走姿势变化,疼痛持续需行骨髓穿刺确诊。
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诊血液科,治疗期间需保持饮食卫生、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定期复查血象评估治疗效果。
胎儿肾脏大小正常值通常随孕周变化,妊娠24周时长约2.2-2.8厘米,足月时可达3.5-4.5厘米,具体数值受孕周计算准确性、测量切面、胎儿体位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孕周差异:胎儿肾脏长度与孕周呈正相关,妊娠20周后每周增长约1毫米,超声测量时需核对孕周与末次月经日期。
2、测量方法:标准测量切面为胎儿脊柱旁矢状面,需显示完整肾轮廓,避免将肾上腺误测为肾脏,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3、个体变异:正常胎儿双侧肾脏可能存在1-2毫米差异,若单侧肾脏偏小但结构正常且羊水量充足,可能属于生理性变异。
4、异常提示:肾脏长度小于同孕周均值2个标准差或伴有结构异常时,需排查肾发育不良、多囊肾等疾病,建议动态监测并咨询产前诊断。
孕期超声检查发现肾脏大小异常时,应结合羊水量、膀胱充盈情况及染色体筛查结果综合评估,避免孤立数据造成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