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怎么判断厌食症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怎么判断厌食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崔界峰
崔界峰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厌食症可通过体重异常下降、进食行为异常、体像障碍、生理功能紊乱及心理行为异常等方面判断。厌食症通常由心理因素、遗传倾向、社会文化影响、神经内分泌失调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引起。

1、体重异常下降

体重低于正常范围15%以上是核心指标,患者常通过过度运动、催吐或滥用泻药减重。伴随基础代谢率降低,可能出现心率减慢、体温下降等体征。需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结合BMI综合评估,避免单纯依赖体重数值判断。

2、进食行为异常

表现为刻意回避高热量食物、进食仪式化如切割食物过细、进餐时间异常延长。部分患者存在暴食-清除行为循环,但总体热量摄入严重不足。可通过饮食记录结合家属观察发现异常模式。

3、体像障碍

即使体重过低仍持续恐惧发胖,对身体形态产生扭曲认知。常见频繁称重、测量身体部位等行为,部分伴随对身体特定区域的过度关注。需采用体像评估量表进行专业筛查。

4、生理功能紊乱

女性出现闭经3个月以上,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伴有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胃肠功能失调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异常。这些继发改变可帮助鉴别单纯节食与病理性厌食。

5、心理行为异常

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及强迫倾向,社交活动减少但学业工作可能过度投入。部分患者有自伤行为,认知功能测试显示注意力与决策能力受损。需通过心理评估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共病。

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至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完善内分泌检查与营养评估。治疗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与营养重建,家属应避免强制喂食,建立规律的进餐环境。恢复期需监测再喂养综合征风险,逐步增加膳食热量密度,配合心理咨询改善体像认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阿普唑仑会导致脑萎缩吗?

阿普唑仑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脑萎缩,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认知功能损害风险。阿普唑仑属于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焦虑障碍和失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活性来发挥药效。

短期规范使用阿普唑仑对大脑结构无明显影响。临床研究显示,在医生指导下按推荐剂量短期服用时,药物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症状,且停药后认知功能多可恢复。该药物常见副作用为嗜睡、头晕等短期可逆反应,通常不影响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对于存在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建议优先选择非苯二氮䓬类替代药物,并严格限制使用周期。

长期超量使用可能间接影响脑健康。持续超过6个月的高剂量服药可能干扰海马体神经发生,表现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在合并酒精滥用或存在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动物实验发现,长期苯二氮䓬类药物暴露可能减少大脑皮层突触密度,但人类研究尚未证实会导致结构性脑萎缩。临床观察到的认知功能减退多与药物过度镇静作用相关,而非直接的神经元损伤。

建议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合并维生素B12和叶酸补充可能有助于神经保护。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可采用间歇给药策略,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等非药物干预。出现记忆力明显减退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脑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病因。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