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哪些常见眼病最容易致盲?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哪些常见眼病最容易致盲?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主要有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角膜病变等。这些疾病若未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不可逆视力损害。

1、白内障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力下降,表现为视物模糊、眩光敏感。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完全失明。早期可通过配镜矫正,成熟期需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药物如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可用于辅助治疗,但手术仍是根治手段。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筛查。

2、青光眼

青光眼因眼压升高损害视神经,早期出现视野缺损、虹视现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可伴随剧烈眼痛头痛。常用降眼压药物有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严重者需进行小梁切除术。具有家族史、高度近视者需每年测量眼压。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初期表现为飞蚊症、视物变形,晚期可发生玻璃体积血。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进展期采用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注射液)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患者应每半年接受散瞳眼底检查。

4、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区退行性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湿性型可快速致盲。症状包括中心暗点、视物扭曲。补充叶黄素有助于延缓干性进展,湿性型需玻璃体注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50岁以上吸烟人群需定期进行眼底OCT检查。

5、角膜病变

感染性角膜炎或角膜营养不良可导致角膜混浊失明。细菌性角膜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真菌性需那他霉素滴眼液。严重角膜白斑需角膜移植术。佩戴隐形眼镜者需严格消毒护理,避免角膜损伤。

预防致盲性眼病需保持良好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视力、眼压和眼底检查。出现突发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多数致盲性眼病在早期干预下可保留有用视力。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怎样可以有效预防斜视

预防斜视可通过控制用眼习惯、定期视力检查、加强眼部锻炼、避免眼外伤、及时治疗眼部疾病等方式实现。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屈光不正、眼部肌肉失衡、神经系统异常、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双眼视轴偏离、复视、代偿性头位等症状。

1、控制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30厘米以上,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用电子产品时,每20分钟远眺6米外物体20秒,减少持续调节带来的眼肌疲劳。避免在光线过暗或晃动的环境中用眼,夜间阅读需保证充足照明。

2、定期视力检查

儿童应每6个月进行专业验光检查,成人每年检查1次。重点关注屈光参差情况,若发现两眼度数差异超过200度需及时矫正。婴幼儿可通过角膜映光法、遮盖试验等方法早期筛查眼位异常,3岁前建立完整的视力档案。

3、加强眼部锻炼

每日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包括上下左右各方向缓慢转动10次,交替注视远近物体训练调节功能。可配合使用聚散球进行集合训练,增强双眼协调能力。户外活动时多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等需要远近交替注视的运动。

4、避免眼外伤

从事高风险活动时佩戴防护眼镜,预防钝挫伤导致的眼外肌损伤。新生儿出生时避免产钳误伤眼肌,婴幼儿期注意防止尖锐物品刺伤。头部外伤后需排查动眼神经损伤,出现复视症状应及时进行眼眶CT检查。

5、治疗眼部疾病

及时矫正高度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可验配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先天性白内障患者需在6月龄前完成手术,避免形觉剥夺性斜视。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限制性斜视需控制原发病,重症需进行眼眶减压术。

日常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深色蔬菜,保证视网膜感光物质合成。学龄期儿童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自然光照射有助于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增长。出现频繁眯眼、歪头视物等异常表现时,应尽早就诊眼科进行同视机、三棱镜等专业检查,确诊后根据斜视类型选择配镜、肉毒毒素注射或眼肌手术等干预措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