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念珠菌骨髓炎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手术清创、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和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念珠菌骨髓炎通常由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外伤或手术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1、抗真菌药物治疗
念珠菌骨髓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注射液、伏立康唑片、卡泊芬净注射液等。这些药物能抑制或杀灭念珠菌,控制感染进展。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等指标,避免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耐药情况,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
2、手术清创
当病灶范围较大或存在坏死组织时,需手术清除感染灶和坏死骨组织。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刮除术、死骨切除术等,术后可能需放置引流管。手术可减少真菌负荷,促进药物渗透,但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二次感染。
3、营养支持
患者应保证充足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选用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搭配新鲜蔬菜水果。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能需要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以改善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
4、疼痛管理
针对骨痛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局部冷敷或热敷也可能缓解不适。疼痛剧烈时需评估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或病灶扩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复查评估疗效。感染指标下降、影像学改善提示治疗有效。若效果不佳,需考虑调整抗真菌药物种类或延长疗程。康复后仍需随访,警惕复发可能。
念珠菌骨髓炎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受压或外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高糖食物摄入以防真菌滋生。适当进行非负重活动以维持关节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发热或疼痛加重时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