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的鉴别主要基于病原体、症状严重程度、并发症风险及季节性特征。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导致。
1. 病原体差异流行性感冒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发,普通感冒病原体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流感病毒变异性强,易引起大范围传播。
2. 症状特点流感表现为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普通感冒以鼻塞流涕、喉咙痛为主,发热多为低热且进展缓慢。
3. 病程进展流感症状在24小时内达高峰,持续5-7天;普通感冒症状逐渐加重,3-5天缓解。流感更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4. 季节分布流感有明显季节性,北方多在冬春季流行;普通感冒全年散发,春秋季发病率略高。
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流感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接触患者后及时洗手。
病毒性发热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支持、抗病毒药物、对症药物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病毒持续复制、免疫反应过度、继发细菌感染、药物耐药性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降低体表温度,避免酒精擦拭导致皮肤刺激。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重复进行,同时保持室内通风。
2、补液支持每日饮用2000毫升以上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导致的体温调节紊乱。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补充钠钾离子。
3、抗病毒药物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疱疹病毒需使用阿昔洛韦。用药前需明确病原体类型,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4、对症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缓解发热症状,连用不超过3天。咳嗽明显者可配合右美沙芬,鼻塞可用伪麻黄碱减轻症状。
持续发热超过5天或体温超过40摄氏度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流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