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8次阅读
乙肝对生活的影响主要包括肝功能损害、传染风险、心理负担及长期并发症,可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管理有效控制。
1. 肝功能损害: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可能导致肝细胞炎症,长期发展可引发肝硬化或肝癌。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
2. 传染风险:血液、体液接触可能传播病毒。建议家庭成员接种疫苗,避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感染者须告知性伴侣并采取防护措施。
3. 心理负担:疾病污名化易导致焦虑抑郁。可通过心理咨询疏解压力,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取社会支持。
4. 长期并发症:肝硬化后期可能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需限制高盐饮食,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维持正常生活。
肺结核患者规范抗结核治疗2-3周后传染性通常显著降低,实际时间受到药物敏感性、治疗方案依从性、肺部病灶范围、免疫状态等因素影响。
1、药物敏感性:敏感菌株感染者用药2周后痰菌转阴概率较高,耐药结核需延长至数月,需通过痰培养药敏试验确定。
2、治疗依从性:规律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联合药物可有效抑制细菌繁殖,漏服或中断治疗会延长传染期。
3、病灶范围:空洞型肺结核排菌量较大,传染期相对延长,需配合胸部CT评估病灶吸收情况。
4、免疫状态:合并糖尿病、HIV感染等免疫功能低下者,细菌清除速度减慢,需加强营养支持与免疫调节。
治疗期间应单独居住通风房间,痰液需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建议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