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卧床老人身上出现水泡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无菌敷料保护、调整体位避免受压、局部用药促进愈合、就医排查病因等方式处理。水泡可能与压力性损伤、感染、过敏、摩擦刺激、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1、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洁水泡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清洁后使用医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擦拭,自然晾干或轻拍吸干水分。禁止撕扯水泡表皮,若水泡已破损需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对失禁患者需增加清洁频次,必要时使用皮肤保护膜隔离潮湿。
2、无菌敷料保护
对未破损水泡可选用透明薄膜敷料或泡沫敷料覆盖,减少摩擦和污染。若水泡直径超过1厘米或位于关节处,需采用水胶体敷料缓冲压力。每日检查敷料是否渗液,渗液量多时选用吸收性更强的藻酸盐敷料。所有敷料更换时需严格手部消毒。
3、调整减压体位
每2小时协助翻身改变体位,使用减压垫分散骨突部位压力。侧卧位时保持30度倾斜避免髋部直接受压,仰卧位时足跟需悬空。可使用交替充气床垫或高密度泡沫床垫,但禁止使用环形气垫圈。记录翻身时间并观察皮肤交接班情况。
4、局部药物治疗
对感染性水泡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渗出明显时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过敏性水泡可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配合炉甘石洗剂止痒。大面积水泡需医生评估后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5、就医明确病因
持续不愈的水泡需排查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出现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或发热时提示感染扩散,需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疱疹样水泡需做病毒PCR检测鉴别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根据病因可能需口服抗生素或系统性治疗。
长期卧床老人需每日全身皮肤检查,重点观察骶尾部、足跟、肘部等骨突部位。营养支持应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床单选择吸湿排汗材质并保持平整无皱褶,搬运患者时使用转移板减少拖拽摩擦。出现新发水泡或原有皮损加重时须及时联系创面治疗专科会诊。
痘痘消了留下的黑点(炎症后色素沉着)可通过防晒、外用药物、化学剥脱、激光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色素沉着通常由炎症刺激、紫外线暴露、皮肤修复异常等因素引起。
1、防晒:
紫外线会加重色素沉着,日常需严格使用防晒霜,选择SPF30以上、PA+++的广谱防晒产品,每2-3小时补涂一次。物理防晒如戴帽子、口罩等也有助于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刺激。
2、外用药物:
氢醌乳膏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维生素E乳能抗氧化促进皮肤修复,积雪苷霜软膏有助于淡化色斑。使用前需确认无过敏反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
3、化学剥脱:
果酸换肤通过促进角质代谢加速色素脱落,浓度需从低到高逐步建立耐受。水杨酸具有抗炎和剥脱作用,适合油性皮肤。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术后需加强保湿和防晒。
4、激光治疗:
调Q激光能选择性破坏黑色素颗粒,皮秒激光对顽固性色素更有效。治疗需根据色素深浅选择合适波长,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红斑或结痂,需避免搔抓并遵医嘱护理。
5、日常护理:
使用含烟酰胺、维生素C的护肤品可抑制黑色素转运和合成。避免挤压痘痘减少炎症刺激,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皮肤自我修复。温和清洁后及时保湿可维持皮肤屏障功能。
色素沉着的改善需要3-6个月时间,治疗期间需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若黑点伴随凹陷或发红,可能是痘疤或持续炎症,建议到皮肤科就诊评估。日常注意控制油脂分泌,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有助于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