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血型鉴定、血清学检查、血常规检查、胆红素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1、血型鉴定
通过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或外周血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检测,确认母婴血型不合情况。若母亲为O型血而新生儿为A型或B型血,可能发生ABO血型不合溶血。该检查可快速筛查高危新生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血清学检查
采用新生儿血清进行抗体筛查,检测游离抗体和红细胞抗体。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发现IgG型抗A或抗B抗体,抗体效价超过1:64时提示溶血风险增高。该检查能明确溶血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3、血常规检查
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网织红细胞比例。溶血发生时可见血红蛋白低于145g/L,网织红细胞比例超过6%,外周血涂片可能出现球形红细胞。动态监测可评估溶血程度和贫血进展。
4、胆红素检测
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清总胆红素检测是重要监测手段。出生后24小时内胆红素上升速度超过5μmol/L/h,或总胆红素超过85μmol/L时需警惕溶血性黄疸。严重者可出现胆红素脑病特征性改变。
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检测新生儿红细胞表面结合的抗体,阳性结果可确诊免疫性溶血。该试验特异性强但敏感性有限,可能出现假阴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必要时重复检测以提高检出率。
确诊ABO溶血症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程度、喂养情况及精神状态变化,出生后72小时内是黄疸监测关键期。所有检查均需在专业医疗机构完成,医护人员会根据病情选择适当检查组合,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前评估。日常护理需保证充足喂养以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使用可能加重溶血的药物,定期随访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至病情稳定。